完美主义,乍一听感觉是一个积极正面的词汇。
大众印象中,追求圆满,追求作品的卓越品质似乎是一种奋斗向上的态度,但在写作中真是如此吗?
德尔文认为,在正式写作工作与其日常练习中,追求完美并不值得提倡,大多数事物具有两面性,那些看似正向的评价可能会阻碍你的进步。
完美主义导致过高期望
在写作时,你是否曾陷入这样的状态:好不容易总结出观点,却觉得自己写的章节都不堪入目,多次修改文稿后,又总感觉所选的词汇都不甚完美。
今天想要写一篇文章,自认为写不好,于是拖到明天;明天想要再次着手,却状态不佳,于是又留给后天。一天天推脱,时间一点一点流逝,写作一事却没有丝毫的进展。
说到这里,完美的弊端就显露出来了。
如果写作时总惦记着完美,过分求全责备,你会在无形中为自己施加巨大的心理压力,将写作视为一项艰难的任务,开始惧怕写作。
那么恐惧的源头又从何而来呢?我认为是落差感造成的。
想尝试写作的新手,如果秉持完美情结,就会对作品抱有过高的期望,幻想着自己的文章被大量读者点赞、转发。
完美主义者坚信着作品一定能爆火,然而事与愿违,自己付出太多心血却只换来微小的流量,现实与幻想的强烈对比,制造了巨大的落差感,恐惧的情绪接踵而来。
一旦恐惧产生,拖延就有了正当的理由。拖延与恐惧形成恶循环,原本的规划与梦想早已在潜意识中荡然无存,最后往往以彻底放弃写作收尾。
完成胜过完美
在许多情况下,新手会高估自己作品的传播范围,认为文章会被许多人阅读,因此为了避免在陌生人面前丢脸,不得不力求完美。
正如我上节所说,完美情结会白白给写手制造恐惧,从而转化成拖延。
但写作的成长又源自反复练习,如果你一开始就过于挑剔自己的文章,反而会在无形中停止练习。
没有练习,就没有成长,文章也无法取得进步。
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将写作视为一个渐进的过程:写作不应该只是为了最终的完美作品,而是为了表达思想,沉淀思考,以及不断改进自己的表达能力。
反正文章发表后也没人看,丢脸与批评更无从谈起,因此只要能在文中阐明自己的想法就万事大吉了。
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重新审视写作目标来缓解完美主义带来的压力:不要将每篇文章都视为必须完美的杰作。
给自己一定的宽容度,明白写作是一个逐渐进步的过程,不断修订和改进是自然的。
记住,第一稿并不需要完美,它只是一个起点,可以在之后的版本中不断改进,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完美情结的适用场景
尽管我刚刚讨论了完美主义的不利之处,但正如之前提到的,事物往往有两面性,完美主义在某些情境下仍然具有价值。
完美主义可以看作是用时间换品质,但接下来你要明确你会用品质换什么东西,最好还要清楚产投比。
比如,你可以在时间不紧急的情况下追求完美,因为你有足够的时间来雕琢和完善作品,并且你很确定高质量作品能为你带来不错的收益。
摆脱完美主义的束缚,多给自己一些宽容,也会让创作过程更加规律和轻松。
只有在放下完美主义的包袱时,你才能真正摆脱写作练习中的过高期望,取得长久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