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6

为什么明知道自学的价值却缺乏行动力?

 自学虽然有诸多益处,许多人明明清楚这一点,但仍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德尔文认为只需要一句话就能解释其背后的原因:想得多而做得少

提到学习有太多想法上的顾虑,以至于行动被搁置,下文我将进一步分析其具体原因,并适当探讨一下如何调整心态。

顾虑自学周期不如现在行动

阅读是自学的必要技能

我认为想学习新知识,阅读书籍和文档是最行之有效的途径,说得再明白点,你需要掌握独立阅读的习惯。

从古至今,行家们一直在各自的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付出了无数的时间和心血,其中不乏想将这些宝贵经验记录并传承下去的人,于是书本就承担起了这份责任。

然而有关阅读,从小到大听到的最频繁的一句话可能就是:书中学不到现实中的教训。

这句话乍一听好像很有道理,人们相信实践出真知,书本中的知识有落后于时代的可能性,但随着我阅历的增长,对此渐渐有了新的理解:说书本无用,只不过是因为读的书不够多罢了

相信你知道这句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本储备了人类宝贵的知识财富,贯穿了文明的发展历程,涵盖各行各业。

看艺术美学,你可以翻找远近艺术家的著作;学权术谋略,你可以拜读古今政治家的思想。

各个领域的杰出人才都在书本中留下了他们毕生的智慧,上到广阔无垠的星空宇宙,下至纷繁细腻的人类精神内核。

进入互联网时代,人们能更容易找到实用的文档和行业网站,仅通过阅读就可以了解大量复杂的专业知识,阅读的数量越多,阅读的质量越高,掌握的效果也越好。

顾虑学习周期不如把握当下

虽然我们能认识到自学的重要性,这一切看似容易,做着却困难。

许多人没有养成学习的习惯,甚至面对自学无从下手,最常见的理由无外乎是想学的知识太过于庞杂,或者说,要学的内容太多,以至于担心时间不够用。

诚然,有的技能专业性强、体系复杂,学习周期太漫长,难以坚持到开花结果的那一天。

然而,我认为这种顾虑单纯就是自己给自己制造障碍。

学习并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做计划,更无需担忧时长问题,只要明确方向,就可以开始学习,再多的想法也只会加重思想负担。

种一棵树的最佳时间在过去,如果错过了,那就更应该把握当下。时间从来都是匀速向前的,对过程与周期的担忧只不过是人们的幻觉。

假如你想学一门新的编程语言,而它需要一年的时间,放眼未来你可能会觉得很漫长,但是请反过来想想你的上一年是怎样度过的,一些发生在过去的事是不是仿佛就在昨天?

如果你站在未来的某一天,回想今天所做的计划,会不会也有这样的想法:过去曾想做的事今天完成了吗?

觉得周期漫长就放弃学习,明年也会因为相同的原因后悔莫及。


在自学的道路上,改变观念、克服障碍至关重要,要明白互联网是无穷知识的宝库,而独立阅读是开启宝库大门的钥匙。

不要为时间忧虑,只需坚定地开始学习,日积月累养成习惯,才能在未来某天收获丰硕的成果。

2023-10-18

自学能力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德尔文认为,在如今信息泛滥的互联网时代,自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

而一提到学习,大多人往往联想到的不是资质认定就是期末测试,这与我想谈论的自学能力存在很大差异。

下面,我会从社会节奏、三观塑造和技能习得等角度,阐述两者为何不同,并分析自学技能在当下的价值。

自学是财富

快节奏社会突显学习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变得非常困难,抛开经济、人口等宏观因素,我认为是大学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开始慢慢追不上时代的发展,致使毕业生无法满足市场的技能要求。

教育模式想要走出今天的困境并不容易,因为教材从编撰到出版需要时间沉淀,但社会迭代又过于迅猛。

以我自己的经历为例,我在大学期间主修会计专业,亲历了会计证资格考试的多次改革。

最初,这一考试要求考生先获得珠算等级证书,并通过电算化测试,才可以参加从业资格考试的线下笔试;后来,电算化和从业资格证书被相继取消,珠算证书也不再是前置条件,考生能直接报名初级职称的无纸化线上测试。

改革速度之快,直到后来,一些大学甚至取消了会计相关的专业,像打算盘、数字书法这样的技能,曾经备受推崇,现在几乎毫无价值。

我在大学学习的会计软件是用友、金蝶,填制的是手工凭证,但入职后,要求用公司自研的SAP系统记账,凭证也无需手动填制。

自学之所以如此重要,原因在于技能贬值太快,学校教授的技能如果被淘汰,你会立马在职场上失去竞争力,甚至丢掉谋生的手段。

然而,生活将继续,人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无法轻言放弃薪水,也不能保证未来几十年没有大笔支出。

自学能力有益于提升个人判断力

信息茧房是现今互联网上的一个流行词,它指的是人们关注的信息领域往往受到自身兴趣的引导,从而自己给自己的生活设限,如同在蚕茧中一般。

很多人一旦离开校园就停止了学习,每天下班后用各种娱乐方式打发时间,我认为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被动接受信息会养成懒散的习惯,人会逐渐变得贫于思考,导致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单一,陷入信息茧房。

当一个人停止学习,他会更少利用逻辑进行推理,更多依赖情感来判断事物的价值。假如,长辈告诉他会计行当越老越吃香,建议他选择会计专业,他可能会直接在情感层面接受这一观点,而不是进行自主思考。

毕竟,人如果缺乏自学意识,他的信息来源将变得单一,判断依据会与身边的人趋同。

自学不同于被动地接受信息推送,实际上是化被动为主动,培养自主思考的习惯,学习的东西多了,见识多了,对事物会有更健全的甄别能力。

自学者将获取信息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不受繁杂且无用的信息左右。

如果自学者碰到了上述情景,他不会盲目听从长辈建议,而会尝试上网查找资料、分析供需关系、借鉴过来人的经验,以评估会计专业的就业前景。

缺乏引路人是学习之路上的常态

在学生时代,我们的学习更多是被动之举,目的是通过各项考试取得高分,满足父母的期望。

尽管有些知识对工作和生活没有直接帮助,但为了应对考试,我们仍要学习,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的价值被扭曲成了通过某项测试或取得某项资质。

然而,一旦踏入社会,你会逐渐发现一些非常重要的技能,学校老师没有教授,父母也不了解。在这种情况下,你只能凭自己的能力去学习。

例如,你可能明白推广的重要性,却不懂得引流与营销;你可能想减少重复性工作,但不知晓编程的妙用。

当你好不容易下定决心攻克难题,又猛然察觉没有人会把这些关键技能手把手地传授给你,他人的教程也并不能适用于所有场合,你只能自己摸索。

自学是一种主动的行为,它考验一个人的综合能力,我认为其包括信息获取、资料筛选、分析决策、时间规划和方案评估。

自学可以让你从应试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切实研究如何解决问题,将知识为自己所用,在探索的过程中锻炼自身综合能力,往后遇到复杂难题也不至于无从下手了。


最后,我希望各位读者都能养成自学的习惯,去寻找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方法。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自学能力将成为你最宝贵的财富,让你更好地适应社会变革,更自主地掌握自己的命运。

愿自学引领你走向成功的道路,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成就。

2023-10-11

写作时请摆脱完美情结

 完美主义,乍一听感觉是一个积极正面的词汇。

大众印象中,追求圆满,追求作品的卓越品质似乎是一种奋斗向上的态度,但在写作中真是如此吗?

德尔文认为,在正式写作工作与其日常练习中,追求完美并不值得提倡,大多数事物具有两面性,那些看似正向的评价可能会阻碍你的进步。

接下来,我将探讨完美主义对写作的影响,揭示其局限性,并分析如何调节心态。

摆脱完美主义的笼罩,释放写作潜能

完美主义导致过高期望

在写作时,你是否曾陷入这样的状态:好不容易总结出观点,却觉得自己写的章节都不堪入目,多次修改文稿后,又总感觉所选的词汇都不甚完美。

今天想要写一篇文章,自认为写不好,于是拖到明天;明天想要再次着手,却状态不佳,于是又留给后天。一天天推脱,时间一点一点流逝,写作一事却没有丝毫的进展。

说到这里,完美的弊端就显露出来了。

如果写作时总惦记着完美,过分求全责备,你会在无形中为自己施加巨大的心理压力,将写作视为一项艰难的任务,开始惧怕写作。

那么恐惧的源头又从何而来呢?我认为是落差感造成的。

想尝试写作的新手,如果秉持完美情结,就会对作品抱有过高的期望,幻想着自己的文章被大量读者点赞、转发。

完美主义者坚信着作品一定能爆火,然而事与愿违,自己付出太多心血却只换来微小的流量,现实与幻想的强烈对比,制造了巨大的落差感,恐惧的情绪接踵而来。

一旦恐惧产生,拖延就有了正当的理由。拖延与恐惧形成恶循环,原本的规划与梦想早已在潜意识中荡然无存,最后往往以彻底放弃写作收尾。

完成胜过完美

在许多情况下,新手会高估自己作品的传播范围,认为文章会被许多人阅读,因此为了避免在陌生人面前丢脸,不得不力求完美。

正如我上节所说,完美情结会白白给写手制造恐惧,从而转化成拖延。

但写作的成长又源自反复练习,如果你一开始就过于挑剔自己的文章,反而会在无形中停止练习。

没有练习,就没有成长,文章也无法取得进步。

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将写作视为一个渐进的过程:写作不应该只是为了最终的完美作品,而是为了表达思想,沉淀思考,以及不断改进自己的表达能力。

反正文章发表后也没人看,丢脸与批评更无从谈起,因此只要能在文中阐明自己的想法就万事大吉了。

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重新审视写作目标来缓解完美主义带来的压力:不要将每篇文章都视为必须完美的杰作。

给自己一定的宽容度,明白写作是一个逐渐进步的过程,不断修订和改进是自然的。

记住,第一稿并不需要完美,它只是一个起点,可以在之后的版本中不断改进,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完美情结的适用场景

尽管我刚刚讨论了完美主义的不利之处,但正如之前提到的,事物往往有两面性,完美主义在某些情境下仍然具有价值。

完美主义可以看作是用时间换品质,但接下来你要明确你会用品质换什么东西,最好还要清楚产投比。

比如,你可以在时间不紧急的情况下追求完美,因为你有足够的时间来雕琢和完善作品,并且你很确定高质量作品能为你带来不错的收益。


摆脱完美主义的束缚,多给自己一些宽容,也会让创作过程更加规律和轻松。

只有在放下完美主义的包袱时,你才能真正摆脱写作练习中的过高期望,取得长久进步。

2023-10-04

拓展新的题材,个人博客站的长线运营策略

 德尔文在六月份时写过一篇介绍博客站内容来源及运营模式的文章,主要是讲我观察到的一个现象:个人博客如果走长线运营,越往后发展,博客的主人会更倾向于通过第三方途径获取文章。

余下的博客要么停更,要么继续坚持原创。

然而那些保持更新的原创博客站,后续题材也并没有扎根于单一领域。

个人博客的长线运营策略

下面例举一些我观察过的博客站吧:

TC网从2013年开始更新文章,方向为网络工具介绍,创立之初仅以16篇文章就通过了AdSense审核,我能找到这个网站,是因为它有一篇Blogger中文教程在谷歌上获得了首页第一的排名,但是该站的文章题材宽泛,既讲软件教学,又讲网络社群,最后在2017年停止了更新。

IE网于2021年11月建站,根据其网站标题和版块划分,可知晓博主将该站定位为跨境收款工具介绍,同时文章题材也涉及建站、VPS、人工智能、网络项目,基本做到两天一更,但如今已经停更了2个月。

GZ网在2019年发布了第一篇博文,运营初期只有个人原创文章,讲软件编程,也讲博主本人的生活、计划、工作复盘,发展到现在,运营模式已改为合集转载,从互联网收集文章转载并贴上来路链接。

前两个网站的文章均为博客主人原创,却先后走向了停更的结局,可以看出坚持创作实用的教程、介绍新奇的概念是很困难的,如果只专注一个方向会难上加难


除此之外,我还研究过一个长线运营的微信公众号,号主本人一年能写200多篇文章,至今仍在坚持写作,到现在共有1400篇原创文。

他的公众号,早期是记录自己的生活和职场,中期参杂了一些人际、情感、成长类题材的文章,后面又开始写时事评论、创业、财富、商业化。

公众号虽不是博客网站,但我认为其也不过是换了平台、换了形式的自媒体罢了,图文类自媒体,运营逻辑大同小异。


分析上述案例,我思索出的规律是:长线运营个人博客,将引导博主本人把所有擅长和感兴趣的领域放在一起进行创作

个人博客如果定位太细,后面反而会没有新内容可写,只有老话术一招吃遍天。

假如你讲减肥,又细分到男士减肥,甚至进一步下沉到中年男士减肥,想想未来能写多少篇文章出来呢?

我认为,这种细分逻辑只能做SEO广告营销吃精准增量,并不适合推广为个人博客的长线运营策略。


垂直广告营销与个人博客运营的性质是不同的。

前者面向的是新客户,重复的话术,反正都是讲给新人听的;但后者还需要对关注者负责,唠叨的说辞迟早会产生反效果。

认真运营博客,也是对自己负责,对得起自己花费的时间与精力。


顺便讲点题外话,估计一些细心的读者已经看出来了,我不喜欢在文章中直接写明其他博主、网站的称谓或链接 。

几年前,B站上有股奇怪的风气,觉得入驻B站的外国up主都是来骗钱的,所以时常会有人创作一些视频或专栏文章,列出某个老外的“罪名清单”公开批判一番,以此就能吸引不少人进行点赞、评论。

结果便是,不少人会去那个老外创作的视频下方评论叫骂,还有的会直接私信老外开骂,更有闲者甚至能每天留下一条骂人的留言。

而这种行为并不是针对某一个人,只要满足老外、“罪状”这两个条件,就有被攻击的可能。

有的“罪名证据”根本不可考、逻辑站不住脚,甚至作假迹象明显,但叫骂的人根本就不会点进那些所谓的“证据”看一看,花上哪怕一秒的时间思考。

非常容易被煽动,只为发泄情绪,随着大流一起作恶,我觉得有点像猎巫的性质了。

我不喜欢看到这样的事情,就算工作生活不顺,也不该行这种乌合之恶,所以为了抑制这类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我在找别人的例子分析时都尽量使用代称。


话说回来,从上述网站的变化中,我得出一个结论:

大多数实用的经验教训、技术总结,不带案例的话,三言两语就能讲清楚,且数量着实有限,讲一个少一个,无法支撑博客的长线运营

而介绍同类型工具、产品、项目的文章对关注者没有太大帮助,试想普通用户谁会经常更换常用工具,或是把每家厂商的VPS都买个遍?

我的博客,也计划在未来拓展新的文章题材,按照我个人的需求,比如我写文章喜欢推敲,可能会像《写作思辨:标题选词如何做到清晰明了》这篇文章一样增加一些案例思考,我偶尔也会阅读,可能会加入一些读书感想类的文章,希望我的思考能启发读者,一同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