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5

从易读性谈怎样修改文章最具时间性价比

 德尔文在《为什么要改文?谈文章初稿容易出现的四个问题》这篇文章中,论述了自媒体改文的必要性,那么发布的文章应呈现怎样的效果?

我认为改文的目的,是让文章更有易读性,究竟什么样的文章才是一篇易读性强的文章?

从点到面来讲,以下三个要素不容或缺:

  1. 这篇文章有明确的主题,作者清楚自己想表达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2. 这篇文章有清晰的结构,读者阅读时能轻松识别所有章节与版块。
  3. 这篇文章有通俗的内容,论据与观点存在对应关系,且符合逻辑。

至于辞藻与思想深度,则决定文章的上限,非一朝一夕之功,也非一蹴而就之事,不在本文讨论范畴之内。

修改文章的重点

根据我总结的易读性三要素,可以确定文章的修改方向如下:

方向一,检查文章的主题是否清晰,全文中心思想是否一致

修改时,应重点审视自己的想法,认真思考到底想说什么,尽量用一句简单的话表达出来,避免笼统的用词。

我在《如何在写作时平衡表达欲与自我批判?》中提到过,写作是由“倾诉”和“内省”共同参与的,在创作过程中跑题,究其原因,我认为是没有事先整理素材、明确主题,却被感性和表达欲牵着鼻子走。

如果一篇文章,难以总结出鲜明的核心观点,或是子观点相互矛盾、缺乏联系,那么能断定其主题模糊。

比如某文章的主题是“咖啡的好处”,作者虽引用了大量的佐证文献,但私底下却认为咖啡是不健康的,于是在文章后半部分说了不少反话。

我觉得依照作者本人的想法,该文章的主题可以修改为“咖啡的利弊”,并依此进行写作。


方向二,检查文章是否有清晰的结构框架,各章节是否分工明确

我认为,读者如果没法快速在文中找到想阅读的版块,就是文章结构出了问题。

比如某文章引用了大量的案例与故事,其中,故事A、B、C、D归纳出的观点是不同的,但作者并没有依此进行章节分割,甚至没有阐明观点。

着急讲故事,忽视观点的归纳与整理,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碎片阅读时代,读者不会一点开文章就直奔故事而去,而是会先审视标题主题,感兴趣的话,才会再通过章节观点决定是否需要细读。

所以修改时,要留意谋篇布局的条理性,每个章节有明确的主题且观点鲜明。


方向三,检查正文内容是否通俗,有无错字病语和不恰当的用词

错别字和语病是相对容易发现的常识性错误,需要逐字逐句进行检查。

除此之外,用词不当的问题也应认真审视,我的建议是写作过程中遇到拿不准的词汇,最好先用浏览器搜索一下释义再做取舍,以免文章发布后贻笑大方。

检查内容通俗性,先是注意行文的流畅性,不要啰嗦,即一个意思换着说法来回讲;再者是警惕情绪化,写故事不要东拉西扯,不要沉浸于描述不必要的细节;最后是仔细揣摩故事能否对上观点,检查前因后果是否搭调。


修改文章应注意时间性价比,我们要修改最关键的部分,来提升文章的整体质量。

改文时间太长,容易陷入完美主义心态,写作效率将大打折扣,如果数据反馈不理想,写手可能因此惧怕写作。

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不应过分挑剔,毕竟完成胜过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