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7

知练用造:学习的四个主要阶段

 我们常听到有人抱怨:为什么懂得的道理那么多,却仍然事事不如意。

德尔文认为,这位朋友混淆了“懂得”与“习得”,两个概念看着相似,但本质有着很大的差异。

“懂得”仅仅止步于理解层面,只是学习的第一阶段,和“习得”所处的运用层面相隔一条巨大的鸿沟。

这时又会有人说:我们理解了一门知识后,不就能立马运用了吗?

对于上述问题,我的回答是:人们在懂得了新知识后往往情绪高昂,容易依靠“感觉”而非“现实”评判自己的能力。

“懂得”不代表运用自如,在能够娴熟使用所学技能前,还需要大量练习。

在本文中,我将学习细分成了理解练习运用创造这四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各自该做的事情,且听我徐徐道来。

学习阶段之间的关系

理解阶段

古言“君子善假于物”,意思是高手善于借助外物,我从这句箴言中推导出了以下两点:

  1. 高手能从外界发现有价值的事物。
  2. 高手知道如何借助外界的力量。

简而言之就是:高手善于察觉并洞悉陌生领域的规律

有规律的现象容易被人理解,所幸大多数知识是存在规律的,想学好一门手艺、技能,研究其中的规律会让我们事半功倍。

我认为,在入手新领域的知识前,最好将“充分理解”定为首要目标,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发现规律才能对症下药。


理解阶段有两个主要任务:

一是对所学领域有全方位的了解,并搞清楚自己想研究的主题处于哪条分支。比如做实盘交易之前,如果知道现今活跃的交易流派,则更容易构建出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

二是理解该领域的基础核心逻辑,并记忆必要的知识点。比如想流畅地使用五笔输入法打字,就得记住所有字根和与之对应的键位。


理解阶段的意义在于降低试错成本借鉴集体智慧的力量

我认为该阶段最大的价值是减少试错的代价。任何草率的尝试都有成本,金钱、时间、精力都是宝贵的资源。生活中有太多例子,因为主人公缺乏最基本的认知,不重视理论学习,因而晾成了悲剧。比如有人想做投资,不研究交易的规律,而是跟风买入涨势极好的个股,结果损失了大量资金。

有时当某人陷入迷茫境地时,是因为他无法独自思索出脱离困境的方案。而“理解”有助于集思广益,发现未曾设想的解题思路。不将“理解”放在学习的首位,容易深陷“见识的孤岛”,与伟大的集体智慧失之交臂。正所谓: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练习阶段

在理解了所学领域的基础概念与知识点后,就要开始主动练习

在我看来,练习是造就高手和普通人差距的主要原因。高手和普通人的区别在于,前者将闲暇时间用于刻意练习,精进自己的手艺。


练习阶段可分为两部分:探索与精进。

“探索”位于理解阶段与运用阶段之间,任务是摸索理论知识的正确用法。仅靠理解,我们无法熟练使用知识的力量,所以要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方法论,就像打着火把在黑暗的洞窟中寻找方向。

“精进”则位于运用阶段之后,任务是让解决问题的技巧更加高效。精进的前提是对理论知识已经有了较深的理解,知道怎么解决问题,只不过想要更好更快地完成工作罢了。


练习阶段的意义在于锻炼毅力提升效率

长久的练习可以让人把注意力放在自我提升上,高手之所以是高手,是因为大部分时间都在练习。随着他们技艺的提升,更容易产生正向收益,有了正反馈,练习就不再是枯燥痛苦的活动,于是在外人看来,他们就如同有了钢铁一般的毅力。

练习能提升对知识的熟悉程度,久而久之,在面对各种复杂的局面时,大脑能够更快地作出反应,直接切中问题的要害。


运用阶段

现实世界是复杂多变的,充斥着不确定性,而运用阶段旨在消弭各种不安要素,增加成事的概率。

我之所以把“运用”定义为学习的第三阶段,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在实战中,会发现理论阐述的内容与真实环境有很大出入。

大多数问题没有标准答案,运用阶段也并非单纯地“使用知识”那么简单。

运用阶段的任务,一是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二是需要评估之前“理解”与“探索”的质量

如果实战不能解决问题,则说明,要么知识的理解出了偏差,要么练习的方法错了,要么所学内容属于伪命题。

这时应及时止损,想办法修正出错的认知。


运用阶段的意义在于对抗遗忘修正理解误差

刚学会的知识,如果缺乏运用场景就会被遗忘,细节多的知识尤其如此,主动使用所学知识能帮助我们对抗遗忘。比如我学完数据分析的课程后,发现这项技能并没有用武之地,在生活中,没有大量可供研究的数据,也用不上太复杂的分析方法,所以该忘的早已忘记。

人们难以评估理论知识的准确性,建立在错误基础上的练习是无效且有害的。在该阶段,我们要认真评估所学知识,并不断调整练习的方式,直至问题解决。


创造阶段

严格来说,创造也分两种类型。

一是用已掌握的知识创制作品,我称之为“创作”;二是跳出旧有框架,创立新的知识体系,我称之为“开创”。

我们在谈“创造”时一般泛指“创作”,“开创知识”看似很酷炫,但标新立异总伴随着巨大的风险,且需要天赋和深厚的功底。在学习中若能抵达创作阶段,已然足够。

“创作”比“运用”更消耗脑力、时间、精力。如果“运用”是被动式解决刚需问题,那么“创作”就是主动利用知识与人社交。

拿外语举例,运用是利用外语知识研读材料、交流沟通,只需做好本职工作;而创作是写外语博客、做外语视频,主动开发该项技能的应用价值。

创作阶段的意义在于主动社交。创作就如同将知识打包,终归需要面向他人,任何分享活动,天然附带着社交属性。用作品社交,他人便能知晓你的能力。


最后,我以学外语的例子类比学习的四个阶段。

理解阶段如同记忆字母、单词、语法等基础知识;练习阶段好比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听说读写能力,提升准确率与反应速度;运用阶段犹如无障碍地研读工作中遇到的外语资料,顺带了解更地道的外语表达;创造阶段相当于用外语创建博客、出版书籍、制作视频。

能抵达的学习阶段越靠后,则代表知识的掌握效果越好。

2024-05-06

如何克服电子游戏成瘾,合理控制游玩时长?

 互联网时代以来,电子游戏逐渐成为了一种新型娱乐方式,尤其是手机游戏,早已悄无声息融入我们的日常,下载便捷,想玩就玩,随时随地占据着我们的碎片时间。

游戏固然有趣,但每天准点进入游戏签到、刷分、打材料,无意中投入了不少精力,真正能自由安排的时间反倒变得更少。

德尔文认为,游戏是外在事物,所以我们能改变的,唯有自身的想法和习惯。

如果你并不靠游戏挣钱吃饭,只为娱乐,但苦于无法控制游玩时长,那么本文或能提供一些小小的指导。

本文将从游戏的奖励机制入手,分析如何一步一步寻回属于我们自己的时间。

如何控制游戏时长

游戏如何激励玩家

首先请仔细思考,是什么因素激励你玩某款游戏?

我认为主要由排名、收藏、社交、剧情、技术这五个因素构成。

排名:如果你喜欢不断挑战其他玩家,提升自己的分数或段位,那你可能是排名导向玩家。

收藏:如果你经常被新角色、饰品的故事或外观所吸引,酷爱收集,且拥有众多藏品,那你可能是收藏导向玩家。

社交:如果你喜欢在游戏中结识朋友,或是室友、同事组队玩游戏时,你经常加入其中,那你可能是社交导向玩家。

剧情:如果你关注游戏的剧情走向,喜欢挖掘各种线索、彩蛋,或是喜欢品味游戏营造的氛围感,那你可能是剧情导向玩家。

技术:任何游戏都有相应的玩法与机制,诸如解谜游戏怎么解开装置,动作游戏怎么出招,音乐游戏怎么设计指法,策略游戏怎么合理规划资源。如果你醉心于研究游戏的机制,持续加深自己对游戏的理解,那你可能是技术导向玩家。

玩家通常同时受上述若干项因素影响,关注排名的人也可能酷爱收藏,注重社交的人也可能关注游戏技巧,但无论如何,玩一款游戏肯定存在一个激励因素作为主导。

游戏反馈的可量化性

假使你参加活动A获奖,你可以选择一周后兑换价值1000元的奖品,也可以选择立马获取100元现金。

但活动A过于火爆,奖励已全部兑完,作为补偿你可以参加活动B,立马折现100元,或是在一周后进行抽奖,抽取价值1000元的奖品,中奖率为10%,失败了没有奖励。

我相信大多数人会在活动A中争取更高收益,在活动B中选择见好就收。

游戏的情形就像活动A,也是电子游戏特有的反馈机制:玩家自身行动所产生的回馈是确定的,且能被估量的

  1. 玩家提升了游戏排名,会解锁更高级的奖章、标识。
  2. 玩家只要努力赚取代币,迟早有条件购买并解锁新藏品。
  3. 经常琢磨游戏机制,玩家的技术也会随之提升,从而取得更好的游戏成绩。

只要稍微多点努力与耐心,游戏总能朝着玩家期望的方向发展,回报的稳定性和可量化性,让玩家在游戏中更愿意做长期主义者。

而现实的情形更接近活动B,一切充斥着不确定性,奖励无法预料,长久的努力要么收效甚微,要么根本没有回报。

例如,我用几个月的时间学习小说推文项目,又连续剪辑、发布了一个多月的推文视频,付出了大量心血,结果市场反馈总共只有99元。

正因为现实中努力不一定有结果,回报周期不稳定、不清晰,人们甘当短期主义者,或者干脆逃避现实。

游戏奖励容易贬值

一款网络游戏只有两条发展路线,即短线运营和长线运营。

短线运营的游戏,由于开发成本低廉,游戏的综合质量也差,在服时间短,万一几个月后游戏停服,入戏太深的玩家,在其中投入的时间就打了水漂。

长线运营的游戏,需要认真打造IP,综合质量较高,目的是依靠不断开发新的游戏商品,持续赚取现金流,因而也存在其局限性。

以当下热门的二次元抽卡游戏为例,这类游戏,每个版本都会推出几名新角色作为产品,以抽卡的形式进行售卖。

运营商想赚取利润,会一边强化新角色的综合实力,一边逐步限制老角色的出场机会。作为补偿,往往也降低了老角色的获取难度,而入手后除了收藏,老角色也鲜有用武之地。不管对战还是上分,新推出的角色注定更加强势。

另外,长线运营的游戏,需要长年续写剧情,水平也不易把控,文案质量总是忽上忽下。

如果你追求收藏、社交、游戏技术,只要游戏停服,付出的精力也将付之东流。游戏的营收状况一旦持续出现问题,寿命就走到了尽头,玩家过去花掉的时间会变得一文不值。

逐步克服游戏成瘾

第一步,找准玩游戏的目的,主动缩短游戏时长,只做必要的任务

排名导向玩家,游戏中应着重研究如何获得高分,不看剧情,不在弱势角色、道具上浪费时间,无赛事不游玩。

收藏导向玩家,游戏中应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角色、饰品的获取方式,研究怎么用最少时间积累最多代币,集中资源稳步换取心仪的奖励。

社交导向玩家,游戏中应评估关系能否长久发展,反之则主动退出,去尝试更有现实意义的社交。就我个人经历而言,游戏中交到的朋友难免会相忘于江湖。

剧情导向玩家,可以观看优秀的游戏解说视频了解剧情。但若是想亲自在游戏中进行体验,则尽量缩减重复环节上浪费的时间,比如找材料、练等级,只要不影响剧情推进,这些活动能省就省。

技术导向玩家,要主动意识并关注现实时间的流逝。就我个人经历来说,游戏中的沉浸感并不能带入现实,真正重要的事一件没成,长年累月如此,你会生出巨大的心理落差。因为提升游戏技术,并不会让现实朝着有意义的方向发生变化。

第二,认清游戏娱乐的次要性,调整游玩的时段,合理规划每日任务

早上不要第一时间打开游戏,晚上睡觉前也不要玩游戏。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习惯,将决定你一整天的状态,让你的思维保持专注力,在最清醒的时间做最重要的事,而不是总惦记着游戏。

游戏时间应安排在每天所有重要的工作都完成之后。

没有了后顾之忧,游戏会回归原本的娱乐属性,你能体验到更纯粹的游玩乐趣。

真正享受自己做主,而不会感觉是运营方逼迫你在游戏中上班。

第三步,守护在游戏中省下的时间,去做更重要、更有现实意义的事

控制游戏时长只是表象,就算省下了宝贵的时间,也可能再次感到百无聊赖。

有的人,一旦闲起来就无所事事,好不容易戒掉了某款游戏,却又立马寻找新的手游取而代之。

缺乏目标感,导致一切努力都前功尽弃,所以找寻人生方向是必要的。

你若有心思研究游戏机制,就同样有能力研究实用技术。培养新的爱好,寻找志同道合之士,参加线下活动,也是不错的选择。

投身现实的收益虽存在着不确定性,但却受益终身,所有我们学会的知识,所有我们埋下的种子,都将成为永恒的财富,在我们的脑海中,直到生根发芽的契机到来。


如果你脱离游戏一段时间,会发现即便我们不玩游戏,也并不因此感到痛苦万分,归根结底,是游戏的奖励机制在蒙骗我们的大脑。

电子游戏的一切都会快速贬值,曾经火热的游戏,正在逐步走向衰退,但逝去的青春,还能重新再体验一次吗?

把握当下,是我们唯一能做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