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4

决定改变博客的运营方式

 早在最开始,德尔文运营本博客之前,就在琢磨为什么很多中文博客做不长久,如今两年的时光过去,我似乎想明白了。


在梳理之前,我认为有必要从最基本的问题开始:博客是什么,和其他类型网站的定位有何不同?

如果你用Blogger写过博客,可以看到登录界面的slogan写的是“用自己的方式发布热爱的事物”;如果上网查词条百科,会发现多数词条认为博客最为普遍的用途是在线个人日记,用于分享信息、记录想法。

综上,我有理由相信,博客的定位,相比于商业属性,更偏向于个人分享。

当然,只为营销的博客确实存在,但就博客本身的定位而言,我认为分享仍是其最主要的用途,而营销活动是额外增加的部分。


我在启动本博客之前,并没有靠网站盈利的经验,加之不少博主坚称,只要奉行长期主义,持续写原创文章就能盈利,于是才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想看看分享个人见闻是否真能获得回报。


刚开始时,想的是能赚点零钱也行,结果写了几十篇文章,不仅收录效果差,点击少,广告申请一直被拒绝,还总是遇到爬虫不抓取的技术问题,比如明明定义了rel='canonical',手机端爬虫还是无法区分移动网页与桌面网页,即便手动提交抓取也没法解决,就这个问题,我在论坛和油管中一直查不到解决方案。

不由想起一个老段子:你找鲁迅,关我周树人什么事。

既然移动端爬虫无法判断鲁迅是不是周树人,那我就专注于写作,把一切交给时间,而为了获得更好的搜索排名,就要逼迫自己写长文,因为他们都说原创长文的索引效果更佳。


写作是把想法变成文字的过程,人的想法是混沌的、跳跃的,但文章需要结构性、条理性,为了写出易读性强的文章,我牺牲了大量的时间用于改文。

陆陆续续写了两年,博客确实有了微小的流量,但是靠搜索进来的依旧很少。

你能想象花几个小时写出来的一篇文章,没有读者,两年时间都这样度过的感觉么?

世上机会很多,我却偏偏选择做赔本买卖,把自己的时间以近乎免费的形式贱卖,我想是个人都会因此怀疑坚持的意义。

后来一些通过了广告申请的中文博客站长说,他们的报酬其实非常少,几乎无法带来盈利,这印证了我的猜测:博客不是坚持写、认真写就行,研判与选择更加重要。


为什么中文博客的收益这么差,我认为需要从用户偏好和时代趋势两方面谈。


先说用户偏好。

在网络上,并非分享见闻就能找到听众,你知道的东西用户也可能根本不关心。你分享的领域没有人关注,投入再多时间,也不会有读者捧场。

我通过实际教训得到思考:小众领域、利基市场,是最能迷惑人的说辞。

没有人在意的领域,流量就是不行,即便文章写得再深刻、再细致,那也是孤芳自赏。

想要获得流量,就应投其所好,查关键词趋势,做SEO,写别人喜欢、关注的内容。


再说时代趋势。

互联网的发展,致使很多内容平台与social media涌现,一同瓜分传统搜索引擎的利基市场。

刚开始我以为搜索引擎的主要威胁是AI,后来发现应该是短视频,所有注意力商人正在积极改造用户的习惯,其中就包括短视频平台。

比如新一代的年轻人,短视频培养他们在平台里搜索信息、查找资料,时间久了,他们的搜索习惯会固定下来,想到问题不会第一时间打开浏览器,用户习惯变化,意味着以往传播信息的方式也应改变。


除此之外,百度、必应、谷歌等搜索引擎,正在积极发展零点击搜索,即用户无需点击任何页面,就能看见AI总结的搜索结果。

我认为这是一个违背商业规律的坏方向,下面类比说明。

传统搜索模式相当于,中间商为客户引荐优质的供应商,供应商获得了好处,就分润给中间商。

现在,零点击搜索的模式是,中间商截用供应商的内容,自己取代了供应商,供应商得不到好处,也不会给中间商分润,没有生意索性就不做了,想想看以后中间商还能有多少合作伙伴?

在零点击的盈利模式尚不明确之际,搜索引擎选择主动打破共赢的逻辑,浏览器生态向着不健康的方向发展,我对此感到悲观。


对于只做内容不卖货的网站来说,用户获取信息的习惯变了,搜索引擎渠道的流量减少了,即便通过了广告申请,收益也少得可怜,同样的精力与时间,博客的阅读量和回报,还不一定比得上公众号。

满怀期待,将大量时间投入到收获甚微的事情上,我认为不是明智之举,你会因此失去大量的机会,除了年岁的增长和自我感动外什么都没有。


目前而言,即便没有读者,我还算有继续写下去的念头,不过主要目的将变为整理自己所学知识,记录当下对世界的观察,如果能顺带帮到有缘人那就更好。

记录并整理吃亏的教训,至少是对我自己负责。

我会一改以往的写作策略,不再追求更新频率和字数,但文章题材还是尽量保持统一。

文字的多寡,并不代表文章的干货程度,很多东西其实两三句话就能解释清楚,刻意增加文字降低信息密度,不过是讨好搜索引擎的做法。


其实,我打心底希望这个博客,哪怕能赚回每年的域名成本也行。

每到续费域名的时候,感觉就像是以前埋下的一枚种子,花了不少精力,不开花结果,甚至没有冒芽,扫兴至极。

2025-03-15

从霸王餐项目的运作原理,谈互惠共赢关系

 霸王餐项目,严格来说是基于外卖点餐的薅羊毛活动,不是常规语义上的霸王餐。接下来,德尔文将通过这篇文章,拆解霸王餐项目的运作原理,并分析免单宣传模式的弊病。


“霸王餐”一词确切来说是营销关键词,其逻辑上可视为基于外卖点餐的返利模式。

我在《从供货商、推广人、代理商的角色定位,谈互联网的返利模式》这篇文章中说过,既然是返利模式,就必然存在商家、推广人等角色,商家获得曝光,推广人获得返佣。

我认为霸王餐项目的三个角色,分别是餐馆、霸王餐平台、食客。请注意,外卖平台在其中不涉及相关利益,因此不属于该返利系统中的角色。


霸王餐项目的运作流程,共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 用户(食客)必须先在霸王餐平台领取优惠券、选择餐馆抢单。
  2. 在美团、饿了么等外卖APP找到对应的餐馆完成点单,注意餐馆地址不能错。
  3. 等待外卖骑手送餐到家,随后在外卖APP点击收货并截图,有的会要求评价。
  4. 将截图回传至霸王餐平台,官方审核后即可打款。


相信敏锐的读者已经发现了,商家需要在外卖平台积累人气,实现持续经营,便是该项目的存在意义。

霸王餐平台嗅到了需求,于是四处寻找这类商家合作,用户点餐,商家返利,在外卖平台上获得人气,霸王餐平台由此赚取提成,再返佣给用户。


我认为,对食客而言,有三点值得留意:

  1. 不可能做到真正免单,霸王餐平台要求实际支付金额达标,让利不会到达实付数额,比如满20返12,所以用户不可能指望点一个很便宜的菜品,实现免费吃饭。
  2. 饭菜品类,仅限于用户所在地附近的合作餐厅,太远的餐馆不会配送。
  3. 返利名额有限,意味着口碑好、优惠多的餐厅往往供不应求。用户想尝试这些餐厅的优惠餐,需要一定运气。


说到这,想要体验的朋友,可以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我记得这个平台新用户的前三单能享受不错的优惠力度,新人身份,能平民价尝试一些小贵的餐品,值得一试。

扫码体验新人外卖优惠


商家每到饭点,会放出10至20单的优惠名额,一旦被其他食客抢完,就只能下次找机会在这家饭馆获得返利了。

那么为什么用户需要抢单?

因为这笔返利的钱由商家出,可以理解成商家自己的广告预算,如果不存在数量和额度限制,必然会导致亏本经营。


以前在大众点评,推出过真正的霸王餐官方宣传活动,商家满心欢喜,想着能用免费餐的形式换取客户的好评,觉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口碑会散播出去。

结果有的客户在吃了免费餐后,四处给商家做反面宣传,说很难听的话。

我们姑且不站在餐品质量的角度,而是站在营销的角度思考问题,这种纯粹的免单宣传形式,不一定带来正向口碑,对于商家而言风险很大,既花了钱,又付出了劳动,却换来了恶评。

生意上,永远不要揣摩人性,不是所有陌生人都想与你互惠共赢。

如果不建立价值交换的前提,对方不会以价值交换的逻辑思考问题,甚至会觉得你的付出是理所应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