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5

自媒体常说的养号到底是什么?

 互联网项目缺乏标准化流程,因此没有统一的术语,其中,“养号”就是一个典型的缺乏严谨定义的词。


先说我的结论:养号是模拟真实用户的行为,为的是让系统识别出你的账号是真人在用,以便顺利度过账号的冷启动期,获得更多推荐流量。


而网上的解释五花八门。

第一个说法,是我在学习小说推文项目时听到的:养号是学习同行的过程。

第二个说法比较常见:养号是经常刷同行的视频,给新账号打上正确的标签。


由此可看出那些四处打广告的网赚博主,他们未必理解互联网项目的原理,就开始收徒带人,像玩传话游戏一样让一个词的释义失真,演化出了多个版本。


我认为,不管是解释一还是解释二,都是从我在文章开头给出的定义中演化而来的,以下是我的推理。

对于所有新注册的账号,系统都会花一段时间判断账号是否为脚本批量养成的“僵尸号”,试想,如果系统不考核新号的行为与活跃度,那么低质视频的推流成本会变得非常低,成批的垃圾广告号会污染推流池,导致平台用户流失,于平台不利,因此,系统对新号都有考核期,分析新号是真人使用还是脚本操纵。


好的,既然存在新号考核期,那我是不是应该表现得像个正常用户,经常刷视频、点点赞、写评论互动一下?不管是刷娱乐视频,还是刷同行视频,其实都能算作互动,那我刷同行的视频,是不是更具时间性价比,正好趁着考核期好好研究同行的风格、话术、思路?


于是乎,第一个说法出现了:养号是学同行。

错在哪呢?说法一忽视了系统对新号的考核机制,在考核期间,就算一直在刷同行的视频,但如果互动行为过于激进,表现得不像一个真人,那么系统还是会认定该账号存在风险。


还诞生了第二个说法:养号是通过刷同行的视频,给新账号打上标签。

这个是流行度最高的版本,就算你问大模型,大模型也会认为刷同行的视频有助于打标,由此可见该说辞在网上已经泛滥成灾,那么错在哪呢?说法二没有理解喜好标签与自媒体标签的差异,并把两者统一称呼为账号标签。


账号标签容易混淆视听,因此我用另外两个词来解释:

喜好标签是指喜欢看什么样的内容。如果爱刷美食类视频,喜好标签就是美食。

自媒体标签是指传播什么领域的内容。如果经常发布影视类视频,自媒体标签就是影视。

一个经常刷美食教程的影视博主,是真实存在的,平台算法不会傻到把爱好和工作混为一谈。就算刷八竿子打不着的娱乐视频,也能养号,打标签的逻辑也不是由刷视频决定的。


上述两个错误的说法,错在没有理解系统考核的目的,又把刷同行视频这一should do的建议,误解成了must do的要求。

理解养号的真正原因,对自媒体起号而言意义重大,节省试错的时间,增加了尝试的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