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尔文的博客运营至今,更新了约四十篇文章,有时文思泉涌,但也体会过两个小时坐在电脑前写不出一句话的痛苦。
几个月的持续写作让我想明白一个道理:写文章不要刻意求新。
这也是本文的核心观点。
我想尝试的话题挺多,但是如果在浏览器搜索一下,会发现各种预期想写的话题,早都被别人写过了。
写自媒体运营,网上收录有将近五千万篇文章;写学习、成长、商业化等题材,网上能找到的文章更是数以亿计。
我不经想起一个成语叫汗牛充栋,指藏书之多,牛来搬运都得出汗,全部存放到屋子里,会堆砌至屋顶的高度。
而互联网是一个更为庞大的书库,文章多到牛也拉不动,数量之大,一间屋子根本没法容纳。
从概率上讲,我能尝试的选题角度网上几乎都有,我自认为新奇的观点,别人早就思考过了,所以完全没法比。
但我转念一想,写不过是很正常的事,就算是职业写手,想要不断吐故纳新,像牛顿与苹果的故事一样悟出改变世界的点子,也是相当困难的事。
所以为什么要怀着竞争的心态和整个互联网的写手们对比呢?
这里引出我的第一个观点:刻意追求创新会凭空制造压力。
人们平日关注的领域就那么多,以标新立异为目的,会给常规的文章创作带来巨大压力,极大打击一个人的写作热情与自信。
由此,我认为写作的策略不应以新奇观点为主,更重要的是写出一种自然感。
既然我能想象到的任何话题都有人讲,那么我就应当放低期待,写我能力范围之内的文章,不故意夸大,不矫揉造作,将实诚的一面呈现出来。
至于选题范围,我认为还是要以熟悉或热爱的题材为主。
一味追求热点,或者通过浮夸的标题吸引读者,反倒是不长久的,毕竟我的文章全部是自己原创的,个人的精力与时间始终有限,这种策略不管是从理性还是感性角度分析,都不值得操作。
所以我的第二个观点是:诚实记录想法比标新立异更有生命力。
因为一篇文章所反映的,如果是脑海中最实诚的想法,没有欺诈、拔高、刻意美化,完稿后在面对他人质疑时才不会迷失自己。
标题党和蹭热度的做派,虽然能在短期内看到流量的暴涨,但是长期如此,用阳奉阴违的态度写作,读者会发现文章的敷衍,会感到腻烦。
既然是写熟悉与热爱的事物,还要维持自然感,那怎样才能彰显出文章的思想魅力呢?
在这里不得不分享我的第三个观点:写作时应该思路清晰,对自己有足够的了解。
每个人的出身和经历都是不同的,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人,如此造就了人类性格与见识的差异。
人们的洞察力、阅历、表达方式千差万别,哪怕是同样的话题,不同写手在自己文章中所表现出的感觉也是不同的。
学会反省,思考什么才是真正能让自己乐此不疲,并渴望与他人交流的东西,忠实、清晰地表达出来,这样才能在完稿后做到问心无愧,读者也能在文章中读到你的感情。
在本文的结尾,我想强调一下:
新意对于写作来说还是很重要的,人类的进步来自于新鲜的灵感,但也不要一味求新,而舍弃掉写作的诚恳品格。
除此之外,认清自己,分享热爱,才可以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