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3

写作时应尽力避免的三种句式结构

 你觉得简练平实的文字,对于自媒体写作来说重要吗?

德尔文认为清晰的表达是必要的,一切重在权衡,倘若想维持文章的专业感,你还是会用到大量术语,陈列严谨的定义。

但这样做对读者来说,难免会有一种疏远感,因为人在潜意识里,很排斥难懂又费时的东西。

想想你在下载APP并注册账户时,真的会仔细阅读其中的每一项用户条款吗?

再想想短视频的形式,为什么能在近年斩获如此庞大的观众群体?甚至一本书,一部电影,都可以被大量博主,制成十分钟不到的解说视频。

读完一本书或许要一周,看完一部电影或许要两个小时,但又有多少观众看了解说视频后,还会花时间去看原作呢?

借由上述现象,我推测:简化是自媒体的发展趋势,写文章,也当适应这种趋势。

在写作中使用简单的句式结构

所谓简练平实,就是造句简单,遣词具体。

读者在阅读文字时,不经思索就能秒懂的信息,我称之为具象信息

绝大部分的名词和动词都属于此类别,比如“太阳”、“苹果”、“吃饭”、“洗澡”,当看见该类词汇时,人们容易联想到对应的物体或动作。

反之,需要经过大脑思考加工后才能理解的,我称之为抽象信息

抽象信息常以生僻词的形式出现,比如“分录”,这是一个会计术语,指财务人员依照企业具体的经济活动,使用特定格式记账的工作流程。

缺乏专业知识的人,读到该类词汇时一定是茫然的,人们更容易接受具体、熟悉的东西,而排斥抽象、陌生的事物。

所以在写作中,想降低读者的理解成本,就应使用更容易被大众接受的说法。

我认为有三种句式写法,会增加读者的阅读负担,在写作时应尽力避免。


复杂的长句

有人写文章总喜欢使用复杂的长句,如果不是想打造专业感,就是没有将自己脑海中的想法,清晰地表述出来。

请看这个句子:在深邃的夜空中闪烁着神秘光芒的星星承载着亿万年的信息且在无尽的宇宙中编织着属于自然的宏伟史诗。

从上述例句中可以联想到,读者望着长句叹息的样子了。

汉语习惯将修饰词,放在被修饰词之前,比如“闪烁着神秘光芒的星星”、“属于自然的宏伟史诗”。

在汉语语序中使用长句,会让重要的信息滞后,从左往右逐字阅读,最先接受到的是相对不太重要的修饰词,又是“深邃黑夜”,又是 “神秘光芒”,读到后面,才知道在说“星星”。 

甚至有的读者读了良久,也理不清句子主干。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倾向于使用短句传达信息,一句“星星承载着信息”,就已经是完整的表述了。

如果想表达更丰富的内涵,可以再添加几个并列的短句,多个短句好过一个复杂的长句。

逻辑嵌套

我们知道数学中假假为真,负负得正,但是逻辑嵌套的句式,理解起来就没数字那么简单了。

有人喜欢为自己的句子套用复杂的逻辑关系,就像在一个结上打另一个结。

如这句:你能不能别提那件让我没法不伤心的事?

不难从例子中看出逻辑嵌套句式的问题:语义模糊,表述不痛快。

例句是反问语气,加了两个双重否定结构,如果在文章中大量应用,简直就是灾难。

仅一句干净简洁的“你别提伤心事”,就能直接贴合例句语义了。

日常对话中,我们极少用到反问句,因此上述嵌套结构,也最好别用在文章中,以免给读者留下拖沓的负面印象。

抽象的修饰词

修饰词的作用是点缀,一篇文章中如果出现大量的点缀,而缺乏主干,那就是徒有其表。

注意不要使用过于抽象的修饰词,如:你的微笑像引力波天线一样迷人。

对方未必知道引力波天线是什么,更不清楚引力波天线有何种美好特质,来形容一个人的微笑。

说到这里,你应该明白抽象是怎么回事了,它是从一些东西中,抽离出某种共同的品质,互相类比描述,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朦胧感。

用这种朦胧的感觉进行沟通,很容易产生歧义,你认为辣椒是“美好”的,对方却可能无法领会所谓的“美好”。

连续使用多个的形容词修饰一个名词,也是不好的句式,比如:粗壮的高大的充满生命力的树。

原因在前面讲长句时说过了,容易造成重要信息滞后,读着啰嗦,个人建议的处理方法是简化为单一形容词,如“参天大树”,但若想保留原有意境,可以试着使用几个并列短句,更具体地描述这棵树。 


以上三种句式结构,都需要读者,花费一定时间寻找句子的主干,或是语义朦胧。

弊端很明显,读者阅读上述句式时,会耗费更多脑力,降低阅读速度,容易失去耐心。

写文章最好像平时说话一样,多使用短句,一方面读者没有思考负担,另一方面文章也会更加轻松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