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1

如何提升文章的画面感?

 想让你的文章为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可以试试提升文字的画面感。

德尔文在《写作时应尽力避免的三种句式结构》这篇文章中,提到了抽象与具象的概念,人们不方便理解抽象的东西,而更容易记住具象的事物。

具体的,实在的描述,我认为是最具画面感的,下面分享两个好用的方法技巧。

写作如何提升画面感

多用易理解的词汇

建议多使用名词和动词,少用形容词。

在文字没被发明的时候,人们使用结绳、图画等方式记录发生的事。

越是具体的东西越容易被记录,比如“狮子”、“长矛”、“打猎”,而“凶猛的”、“勇敢的”这类形容词,就很难用图画记录了。

想象有这么一副画:一个人,正手持长矛与狮子对峙。

你能断定画中人勇猛吗?毕竟你不清楚,他到底是在保卫族人,还是和某人打赌逞能?

从画中获取的信息是有限的,观众难以评判这个男人的品质,任何形容未必都能唤起共鸣。

即便千百年后,文字、语言、文学飞速发展,人们还是难以就抽象的主观评价达成共识。

但没人会争论有明确定义的名词和动词,比如大多语境下,“人”泛指人类,“手持”指将某物品拿在手中。

写作时,提升画面感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多在文章中使用名词和动词,少用甚至不用形容词,请看例子:

左边,山梁像爬虫的脊背在溪涧的对面蜿蜒前进,夜空被分割成一块一块。漆黑的杉树林像全景画一样盘旋前进,前进的道路被包围在浓浓的夜色中。右边也是成排往前倾斜的杉树林,道路随着山势向前延伸。

我认为这段描写是很有张力的。

场景中出现了大量的名词,如:山梁,爬虫的脊背,溪涧,全景画,道路,夜色,杉树林。

还有大量动词:蜿蜒,盘旋,分割,包围,往前倾斜,延伸。

两者组合在一起:山梁蜿蜒前进,杉树林盘旋前进,道路向前延伸。

山梁、道路、杉树林竟然活了起来,作者借助景物的运动,来暗示行者在不断前行,让读者将视角着眼于景物,而非人物,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感。

真正的写作高手,会赋予故事一种鲜明的活力,借助大量动态图像激活读者的感官。

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有时候,写作不得不使用抽象的词汇,当表达抽象概念时,最好将其具体化。

清晰切实的描述有助于读者理解,且更容易与之建立联系,活跃他们的思维。

常见做法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如:

时间如同一位永不停息的画家,在宇宙的画布上轻抚着他的刷子。每一刹那都是他的一笔,绘制出生命的瞬间和世界的变迁。他的画布上充满了日出的温暖、风雨的洗礼,以及星辰的闪烁。时间的绘画,将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编织成一幅幅独特的画卷,每一幅都是生命的独特杰作。

这个比喻将时间比作一位画家,通过画布、刷子和绘画等元素,生动地描绘了时间对生命和宇宙的塑造过程。

读者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时间的流逝,以及时间创造历史的厚重感。

比喻的手法为抽象的时间概念,增添了一层具体且富有诗意的表达。

抽象概念往往容易引起歧义或混淆,而具体化的比喻,可以帮助消除这种混淆,使你的观点更易于读者理解。

将抽象概念具体化,不失为一种传达信息的有效方式。


在写作时,要好好利用容易带来感官刺激的词汇,把抽象的文字,通过详实的画面,印刻在读者的脑海里。

提升文采,离不开大量观察和反复打磨,在阅读或收集写作素材的时候,多留意别人写得精彩的句子,分析它好在哪里,学着模仿其写作技巧,多花点心思琢磨,总能取得收获。